最近读了一本中文名叫《微创新》的书,其英文书名是《Inside the Box: A Proven System of Creativity for Breakthrough Results》。全书并不很长,也极易读懂。很显然,这是一本关于创新的书,全书用大量的事例论述了框架内创新的五种策略:减法策略、除法策略、乘法策略、属性依存策略和任务统筹策略。如果建一座从未有过的大楼算作产品的话,那么前三种策略更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后两种策略更适合作为指导我们完成某项任务的方法。
书中介绍了一个亚历山大法洛斯灯塔的故事:法洛斯灯塔的设计建造者索斯特拉特非常想把自己的贡献留给后世,却困扰于如果在灯塔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将被当时的国王托勒密二世发现而砍头的矛盾中。然而,通过深邃的思考发现,自己终有一死,只要在自己终老死亡之前不被发现就好,因此他巧妙地采用了属性依存策略,把与自己相关的文字刻在石头上,而在其表面则用其他建筑材料覆盖写上托勒密二世的名字……多少年后在时间的侵蚀之下,建筑的外表面脱落,设计建造者的文字呈现了出来,让后人了解到灯塔建造中的真实历史。时间属性为这种睿智增添了光彩。
而我独钟于任务统筹策略,这个方法就像是换一种思路想问题,让你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我们可能不大能意识到,但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采用这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我们公司在新厂建设过程中,员工吃饭的问题已然在考虑当中,不多的员工数量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颇费周章。
首先,叫外卖?还是做食堂?叫外卖,有垃圾要收拾,除此之外,只要电话联系便可。但是这种办法饭菜可口性一开始就让人怀疑,而且天天吃外卖,没有开始,大家便已经产生腻烦心理。做食堂,食堂卫生,食堂装修,厨卫设备……厨师,采买,卫生清理……一系列问题又扑面而来,但是厨师可以选择,饭菜可以保障,大家感觉是在吃家里饭,心情舒畅,还更加节俭。
于是,我们确定自己做食堂。但问题来了,一个厨师,一个采买卫生,显然人力投入太大,会增加公司成本。因此,我们开始设想,把解决员工吃饭问题看成一个整体,采买适合什么人来做?谁出去最多,还有一些空闲时间;其次采买也不一定天天买。于是顺理成章,司机可以做,因此司机可以去采买,与厨师沟通好即可(当司机承担这样的任务时,我们最 好不要再叫司机,行政助理更适合)。那食堂卫生怎么办?厨师自己做?太忙!早餐人数不多,但是还是要做,需要照顾厨师的休息,因为起早,其他时间就需要节约。中午,用餐人数最多,餐具清理的任务,用餐者自己解决。并且借鉴兄弟公司经验,残余部分统一丢在餐桌上的一个清理盆内;采用圆桌,减少餐桌数量,还可以拆掉放在一旁,避免很多公司采用的那种四人食堂桌,搬不走,清理难的情况。大家用餐之后,晚走的员工顺手把凳子码在一起。用餐结束后,食堂人员(厨师)只需要清理餐桌上的清理盆,抹桌子,拖地板,清理洗碗池即可。
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不习惯,但时间长了,习惯成自然。即使新来的员工或者一次性就餐的提货或者送货司机,只要大家示范和稍加提示,一种良好的用餐氛围就形成了。
为了少产生垃圾,光盘行动自然不可少,食堂巨幅宣传画醒目地提醒着大家:“一粒一粟,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所有的同事们都去传承中华民族俭朴的精神。
那么,业务人员回来怎么办?非常自然,卫生值班啦!当我们的值日销售员利用餐后不太多的时间带着嬉闹收拾餐厅的时候,一种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自己的家自己照顾,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当然也别忘了,这个员工用餐任务中唯 一一个专职师傅的努力和付出!他的菜品质量才是赢得尊重,保持食堂这一局面的很重要因素。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使用了任务统筹策略完成了一个曾经让我们纠结的任务。事实上,现实中许多案例,都有任务统筹策略的影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餐厅的餐盘清理服务,大多数是由用餐者本人完成的。轻松筹、水滴筹等善款筹集活动是爱心人士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创举。据说,使用互联网的人,在辨别图形验证码的时候,可能不知不觉中在完成一本古书的数字化任务。
大家想想看,我们的哪项任务可以采用任务统筹,或者在使用任务统筹,我们纠结的问题在任务统筹面前是不是根本就属于子虚乌有?!
任务统筹:是给产品或服务中的某个部分分配一个附加的任务功能,让它在发挥原本作用的前提下完成新的任务。运用任务统筹策略的方法一是任务外包,二是很大限度利用现有的内部资源,三是由内而外。
任务统筹:是给产品或服务中的某个部分分配一个附加的任务功能,让它在发挥原本作用的前提下完成新的任务。运用任务统筹策略的方法一是任务外包,二是很大限度利用现有的内部资源,三是由内而外。